在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吉林大学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举办系列讲座,师生志愿者分享疫情当下校园的感人事迹,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4月11日晚上,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研究生与留学生工作办公室研究生秘书于晴老师、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2+3”专职辅导员及团委负责人樊鸿刚老师应邀做题为《守望相助 共克时艰》的线上专题讲座,学生志愿者杨慧童、李帅、田佳鑫、宁煊、王俊翔、田园六位同学做了精彩的分享。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疫情期间任中心校区南苑八公寓楼长、第一师生临时党支部书记王力老师主持讲座,院党委书记杨民,公共外交学院院长、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院长肖晞教授,副院长于洪生等领导和师生参加讲座。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公共外交学院、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的师生积极响应号召,义无反顾的投身于抗疫防疫工作中,成为校园“最美逆行者”,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王力副书记分享了自己作为抗疫期间楼长的工作经历,经常在休息期间也要处理学生们的突发情况,随时准备好为学生健康和生活问题奔走。于晴老师和樊鸿刚老师在第一时间即入住了学生公寓,与封闭在寝的同学们同吃同住。老师们化身“大白”,肩膀上扛起责任,心中盛满关怀,他们日复一日重复着纷繁复杂的工作,还要做到时刻盯紧手机不错过任何信息,默默守护着每栋楼里的学生们。穿上“大白”的老师们给予了学生无限的安全感,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们毅然守护学生的身影是所有人心中最美的风景线。
接着,六位学生志愿者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抗疫故事,体现了莘莘学子的青年力量。用心奉献,在抗疫中彰显青春本色。杨慧童同学分享了自己在大学城的隔离生活,感受到了学校与学院的关怀备至。解除隔离回到文苑九舍后担任志愿者加入抗疫队伍,她深切体会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抗疫精神。应该努力去发光,而非等着被照亮。李帅同学作为北苑四公寓(西区)宿舍两个学院志愿者的总负责人,积极协助老师发放各种物资,及时向同学们传达各类信息,帮助同学们解决各种封寝期间的问题。乌云不可遮月,疫情不可挡春。田佳鑫同学用一组数字生动形象的归纳了身为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作为负责人的她以自身的力量使北三宿舍的师生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宁煊同学以“疫言疫行”为标题分享了志愿者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了柔弱女生的无限力量。作为核酸检测负责人的她,也深刻体会到了医护人员的辛苦和不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王俊翔同学用切身行动向我们诠释了疫情面前一名学生志愿者的吉大精神,他作为北二宿舍负责人之一,用饱满的热情与热血为同学们无私奉献自己的力量。青年之担当,是毅不疫。田园同学在志愿者期间一直保持着紧张清醒、随即待命的状态,与老师们一起努力调节好同学们的情绪。在困难面前,老师与同学们在一起、志愿者与每个人在一起,让大家感受到了强大合力。
讲座分享持续近两个小时,一个月来的抗疫历程、忙碌的身影、感人时刻、感动的瞬间等,汇聚成一幅壮丽的画卷和隽永的诗篇留在大家的心间。在抗击疫情面前,老师和志愿者们无私奉献,共产党员们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的抗疫故事演绎着无悔青春的精彩篇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吉大人用实际行动发扬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每个人都是一面鲜活的旗帜,共赴一场青春流动的盛筵。是教师、是学生、是志愿者,用切身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肩挑重任使命,抗疫有我青年;乌云不可遮月,疫情不可挡春;待苦难消散,共赴春光无限。
附:亲爱的师生及志愿者们,我想对你说
人比山高,脚比路长。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年轻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手机的铃音奏响你们的号角,宿舍的台阶写下你们的情怀,校园满是青年的身影。这是公共外交学院师生志愿者的抗疫故事,是万千吉大人的缩影,是时代写就的勋章。
在校园疫情防控关键时刻,你们心怀大义不顾安危,坚决投身疫情防控一线,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为维护学校、学院教学生活秩序贡献了重要力量。我代表全院师生对你们的坚守、奉献、热忱、担当表达最真诚的感谢!希望你们做好防护保重身体,期待疫散花开再相见!----肖晞 院长
听了几位年轻老师和志愿者的讲述,在这个疫情严峻的特殊时期,作为学院的副院长,我心里既心疼,又自豪更有深深的感谢。首先是心疼,心疼我们四位在校内奋战的年轻老师,也心疼我们的学生;其次是非常自豪,为我们有这样优秀的老师和学生们而自豪,再次是感谢,谢谢几位老师和学生,希望你们在忙碌的同时,保重身体,注意安全,也把这种安全意识传递给你们身后的同学们。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在这种特殊的日子里克服困难,有所收获;希望校园疫情早日战胜,大家早日漫步在春暖花开的校园。----于洪生 副院长
事非经过不知难,相信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离疫情这么近。封校已经“满月”,真心感谢每一个默默坚持和奉献的SIPAer。以前总是和大家说学外交的要有“敏感度”,在这个特殊时期,今天想和大家说一说钝感力,两者其实并不对立。“所谓‘钝感力’,即‘迟钝之力’,亦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伤痛,而不要过分敏感。”“迟钝”一点,不是“傻”“呆”“笨”,而是让自己的心变得粗糙一点,对一些烦心事少去计较。就如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书中写到“只有对各种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计、泰然处之,才能开朗、大度地活下去。”最朴素的愿望,希望所有人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开开心心。迎春花已开,解封的日子应该也快来了吧……----张淑艳 团委书记
通过国家安全教育日讲座了解到学校“战疫”一线的“实战情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战疫”一线的老师经历着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考验,筑造了病毒与广大学子之间的安全屏障,学生志愿者们积极响应号召,你们的青春因勇气和担当而闪光,向“战疫”一线的志愿者师生致敬!---刘雅姝 老师
在疫情中,辅导员志愿者还有所有的老师同学们都展现出了吉大人的奉献精神与坚韧品格,听了几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分享,我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就是默默守护着我们安全与秩序的超级英雄。同学们原本熟悉的老师、同窗、师哥师姐们却此时因为每天穿着防护服来去匆匆送餐、检测,仿佛都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看看他们的脸。同学们,等待疫情散去,这段充满暖意与感恩的时光将永远被我们铭记在心中,传递下去。----陈曦 老师
听了两位老师和六位同学分享的疫情隔离期间的点点滴滴,我感触颇深,深觉志愿者们的艰辛与不易。两位老师在封校隔离伊始就披甲上阵守护着大家,他们关怀与爱护,让我如沐春风,深受感动。各位同学争先恐后去做志愿者,他们的热忱与奉献精神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我,很荣幸能够加入他们成为SIPA志愿者大队伍的一员。希冀疫情早日结束,坚信长春终将春暖花开!----张志国 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2021级研究生
通过这次分享,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我校抗疫师生志愿者的艰辛,大家没有任何怨言,一句“我愿意”“我报名”便挺身而出。在疫情前期,由于人手缺乏物资匮乏,他们常常超负荷工作,甚至一个人负责起一栋楼的运转,尽管如此艰辛但大家仍抱有希望,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我们相信,大地回春,隔离结束,疫情消散就在不远的明天。----刘禹涵 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2021级研究生
本次疫情的到来就像是一块精准的试金石,试出了我们吉大人内心的坚定与无畏。我想引用人民日报的这段话:“这场战斗没有硝烟,敌人却就我们在身边;这场战役没有后方,我们每个人都在前线;这场战争没有平民,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我们作为吉大人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精诚团结,同病毒斗争,同国家一道,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美丽世界。----马之禾 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2021级研究生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从前总觉得自己能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这近一个月以来亲历到的咱们吉大抗疫的点点滴滴,才让我真正明白“负重前行”这四个字的分量之重。讲座中,咱们奋斗在一线的SIPA抗疫“大侠们”分享了许许多多自己工作的故事,看似轻松活泼,但细细品味,其中的辛苦实在让人感慨万分。给咱们SIPA前线的志愿者们点赞,也给防疫一线的所有志愿者们点赞!——苏伊文 外交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
听了老师同学们的分享,我深切体会到了志愿者们的不易。特别是当一个个我不敢想象的数字“10吨物资、500多箱可乐、爬7趟6楼…”出现时,我被深深的震撼和感动。辅导员老师半夜的心电感应、同学突发肾结石的轻描淡写,正是这样的相互理解、彼此支持,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刻更团结,共克时艰。尽管目前我隔离在家,没有和同学们在一起,但我同样感受到来自老师、同学、学校的关怀与温暖,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终将战胜疫情,线下相聚!----武美含 外交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
“守望相助 共克时艰”座谈会是一次特殊的、格外有意义的活动。在老师和学生负责人的讲述中,我感动于老师们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付出,惊叹于同学们面临困难时团结一致、互相理解的精神,振奋于日益向好的疫情形势以及全体师生共克时艰的信心与决心。于小处而言,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关怀;于大处而言,这是一个民族的凝聚与博爱。吉林终有吉临时,长春定复往常春,相信在全体师生、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迎来疫去霾散的晴天!吉大加油,长春加油,吉林加油,中国加油!----吕孝阳 外交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
图文:王艺蒙
指导教师:乔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