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立足学科优势特色,推进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要求,2019年学校启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明确了学校和学科两级组织机构,压实建设主体责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一、学科发展脉络
在国家部委、吉林省委的支持和学校主要领导的推动下,2019年6月18日,吉林大学成立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依托公共外交学院建设。这是全国高校中为数不多以国家安全学为研究领域的实体机构,也是东北地区高校中首家研究国家安全学的实体单位。
研究院以“立足全球视野,服务国家安全”为宗旨,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开展交叉研究。既注重问题导向式的理论和战略研究,又注重前瞻性、前沿性、政策性研究,努力打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咨政建言、宣传教育、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高端平台。
研究院坚持政治建院、战略引领、教研为重、人才兴院、创新强院、内涵发展的办院原则,发挥学校学科齐全且高水平汇集优势,整合优质资源,积极探索国家安全学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发展和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新模式。围绕国家安全领域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关键方向和核心议题上发挥理论创新、战略研究、政策建言、社会服务和舆论引导功能,建立开放化、流动性、合作式的人才体系,形成高层次人才队伍,是研究院坚持初心、砥砺前行的发展目标。
二、学科的师资构成与研究方向
依托吉林大学雄厚的学科优势,研究院创新管理体制机制,采取跨学科跨院系选聘兼职人员与引进专职教师相结合办法,汇聚一支多学科交叉的高层次师资队伍。以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为主,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全部具备海外留学访学经历,长期从事国家安全相关领域教学科研工作且拥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丰实的研究积累。现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4人、教育部重大项目首席专家1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3人入选“总体国家安全观‘种子’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鲜明的地缘特色和较高国内外知名度。
研究院设有国家安全战略、东北亚安全、国土安全、政治安全与发展、经济金融发展与安全、网络空间治理、生物安全、高边疆探测与安全、国家安全教育9个中心,研究方向聚焦国家安全领域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既发挥学校学科综合优势,又积极推动学科交叉研究。
三、学科建设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效
研究院积极探索国家安全领域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符合国家安全学特色、特点和要求的教育理念与培养方式。从学科定位、学科归属、自身特色、专业优势、学位授予、就业衔接、专业引领等方面出发,先行先试完成国家安全学方向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初步形成课程体系。2020年6月16日,研究院举行上述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得到国内权威专家的肯定与认可。
研究院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加大学科交叉力度,在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一级学科下,设立领土安全、国家安全思想与战略、东北亚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生态安全5个二级学科方向,独立招收、独立培养国家安全学方向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自2019年连续列入吉林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含推免)目录,实现连续稳定招生目标。2020年9月,国家安全学方向首届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入学并接受专业培养,吉林大学成为全国“双一流”高校中首家独立招收、独立培养国家安全学方向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实体单位。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研究院通过大使论坛、主编论坛、青年论坛、学术沙龙、专题会议等平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丰富人才培养内容,衔接人才培养流程,拓展师生思维视野,积极探索国家安全学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进展。
研究院响应党中央“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精神和教育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要求,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进课堂工作,于2020年9月成立国家安全教育研究中心,统合全校优质资源,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工作正规化系统化,旨在提升全校师生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研究院遵循“理解中华民族命运与国家关系、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自2020-2021学年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国家安全与大国兴衰”公共选修课,选课学生逾500人,学生反响热烈。目前,研究院正规划国家安全通识教育为主题的课程群建设。
2021年4月15日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期间,研究院协同校党委宣传部、校保卫处和党委保卫部、校团委,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教育部《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走进吉林大学、吉大附中实验学校、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慧谷学校、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进课堂系列活动。同时,举办万人签名、书画比赛、实务讲座、现场宣传、师生参与等丰富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将国家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近年来,研究院专兼职人员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专项、重点、委托等课题数十项,出版著作教材等十多部,在CSSCI来源期刊、SSCI期刊、SCI期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二十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2篇咨询报告得到中央领导重要批示,数十份咨询报告获省部级及以上部门采纳或有关领导批示,曾获第七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2020年12月,经过严格审核与评选,研究院在315家申请智库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这既是各界对研究院智库作用的肯定,也是研究院建设新型智库的新起点。
四、学科下一步建设思路及前景展望
2020年12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在吉林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中,国家安全学学科进入重点建设序列。这为加快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下一步,学校将着力推进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一是明确学科建设定位,突出专业主线,遵循国家重大理论和现实需要的方针,做到“博大”与“精深”相结合、思想性与实践性相融合,彰显学科特色和优势;二是全国一盘棋建设学科,不同地域、不同机构协作,差异化发展,达到优势互补,形成有机整体;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引智机制,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以人才建设促人才培养,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四是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尤其是在本学科的基础、新兴、战略、通识等领域倾注精力、充实力量、做好顶层设计。
展望未来,研究院将立足东北亚、放眼全世界,把握主流、凝聚特色,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咨政建言、宣传教育、社会服务等功能,持续产出高水平成果,培养对党忠诚、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章来源 | 吉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公众号